吃吧
《符龙记》第12回:劣迹责罚令返回上一页
第十二回 劣迹责罚令
“洪仁,你知道美玲踢死一个贼人的故事吗?”事后,美玉时常这样问洪仁,其实就是想问问洪仁是否见到了美玲扑到洪福怀里的事。
“知道啊,这有什么大惊小怪的,全山庄的人都知道了,那个贼人狂妄得很,用迷药迷倒了何木夫妇和几个镖师,还想对美玲非礼。结果美玲只踢了他一脚,没想到,踢到喉咙了,那个贼人竟然一命呜呼了,真是大快人心哪。周大脚,好一个周大脚,女中豪杰啊。”一说起周大脚踢死贼人的事,洪仁竟然滔滔不绝地讲了起来,就是不提美玲扑到洪福怀里的事。
美玉想说,又觉得说不出口,想提醒一下洪仁,又不知道从哪说起,只好一点一点地渗透道:“因为这件事,美玲和洪福的关系走得更近了,甚至,有了肢体上的接触。”
洪仁一听,挺为哥哥高兴的,就自豪地道:“哥哥的年龄比我大十岁呢,早就应该成家了,希望他能和美玲早点成婚,家里的银两,也要先给他们用。”
美玉还是试探地问道:“办一次要比办两次省银子啊,你说呢?”
洪仁有些糊涂了:“成婚不就办一次吗?”
美玉气得打了洪仁一拳,“两个人,两个人哪。”说罢,就出去了。
“两个人,成婚不就两个人吗?”聪明的洪仁此时还没转过弯来。
美玉的心情坏极了,洪仁的举动让她十分烦恼。这事本该男人先说,作为女人家,怎么好意思张口呢?美玉想一个人去街里走走,来到山庄好长时间了,还没到街上好好转转呢。
美玉记得来时经过山庄的大门,大门有镖师把守,感觉很气派,就想再到山庄大门好好看看。美玉来到山庄大门,见镖师什么事也不管,只是呆呆地立正站着,来往的行人随便走,镖师就像没见到一样。
“这还用镖师干什么呢?难怪山庄里出现了贼人。”美玉这样想着,因为镖师也不认识美玉,美玉出出进进走了好几个来回,镖师的眼睛连看都不看她一下。原来,这是庄主特意交待的,为了证明《符龙山庄》是个和平的领地,镖师守护大门只是做做样子,百姓可以随意进进出出。
这时,从外边走来一对儿夫妇,男人背着包裹,女人抱着孩子,美玉很是羡慕,多希望那是洪仁和美玉啊。美玉的眼神引起了那对儿夫妇的注意,男人问美玉道:“请问,你知道张洪福的家住在哪里吗?”
美玉一听是找洪福的,就问道:“你们与洪福是什么关系呢?”
“恩人关系。”男人道:“我们虽然只有一面之缘,但洪福是我们的恩人。听说洪福在符龙山庄干得不错,我们是来投奔他的。”
美玉想,不是亲戚,只是有一面之缘的朋友,洪福就成了他们的恩人,急忙自豪地指引道:“你们跟我走吧,我就是洪福的妹妹。”
“哦?你是洪福的妹妹啊,真是巧极了,我真幸运啊,快带我们去见洪福。”
路上,美玉知道那男人叫平和,女人叫平方,并知道了洪福救产妇的故事,心里美滋滋的,洪福真是个大大的贵人啊,处处能够帮助别人。美玉把平和夫妇领到家中,此时洪福、洪仁还都没回来,美玉、美玲、大嫂就和他们聊家常。
等洪福、洪仁回到家中,平和一个箭步冲上前,握住洪福的手就不撒开了,一个劲儿地恭维道:“洪福,可见到你了,天天想你们啊。在江城,我们听说了江城勇士张洪仁的故事,就知道是你的弟弟,几经打听,才知道你们住在符龙山庄。我和平方就研究,一定要投奔你们,只有和你们在一起,人生才有乐趣啊。”
洪福见平和夫妇来到了家里,就招呼道:“你们好啊,一晃有两年没见了,孩子都会走路了吧?”
“是啊,是啊,孩子出生那会儿,我已经迷迷糊糊了,都没看清你的尊容啊,现在看见了,真是威武得很呢。”平方激动地看着洪福,左端详、右端详的。
洪仁问道:“这两年,你们在江城的日子过得怎样呢?”
“唉,别提了。”平和道:“我们夫妇在一起,那是非常幸福的,就是帮助学堂教育学子,赚不了多少银子,只够生活的。现在,我就投靠你们了。”
洪福道:“好,正好家里还有客房,看来,就是留给你们的。”
美玲告诉洪福道:“我们都已经安排好了,孩子就在客房睡觉呢。”
说话的时间,大嫂已经把饭菜做好了。今天可热闹了,洪福、洪仁、美玉、美玲、周大宝夫妇、平和夫妇,还有两个孩子,一共是十口人,这个大家庭,更热闹了。
饭后,洪福问平和道:“今后,你有什么打算?”
平和道:“我就喜欢自己办学堂,无论多少个学子,我都能教得过来,就是不知山庄里的学堂多不多,有没有我办学堂的地方?”
洪福道:“学堂有是有,这么大的山庄,怎么也能有你办学堂的地方。但我想,你不必办学堂了,就在郑平府专门教庄主的几个孩子。我知道,庄主正在物色教书先生呢。”
“是吗?这么巧,我真是幸运得很啊。”
这时,平方插话道:“我可以看孩子啊,凡是孩子小的,在上学堂之前,我就能培养他们做个懂事的孩子。”
“嗯,好事,好事,现在的小孩子很多呢。”
“洪福,”平和好像有什么机密似的试探道:“这几年,我通过观察社会、观察人们,我觉得教育是第一位的,好人、坏人,都是从小就开始教育的。大人们的所作所为,大人们的一言一行都是在教育人们。应该怎么做,我写了一个《劣迹责罚令》,想推荐给官府,但官府里的人不理睬我。《符龙山庄》这么大,人口这么多,我不知道这里的人们思想行为都怎么样,庄主能不能接受我的《劣迹责罚令》。”
“哦?你有这个想法,好啊,这是社会的财富啊,管理社会,我们都有责任、有义务,庄主是个正义之人,我相信他会采纳的。明天,明天我就领你去见庄主。”
“好啊,好啊,你就是我一生的贵人啊。”平和又开始握着洪福的手不撒开了。
事不迟宜,第二天,洪福就领着平和见到了庄主。
洪福介绍道:“庄主,这位先生叫平和,他根据社会现状和人们的思想行为制定了一个《劣迹责罚令》,要向庄主推荐一下,你看如何?”
“庄主,你就是庄主啊,”平和真是个自来熟,话匣子立刻就打开了:“符龙山庄要比县城还要大,你就是一个县太爷啊,可是你却一点儿官架子也没有,你真是个好人啊。对,人们都传说你是正义之人,正义之人,大名鼎鼎啊。”
庄主看了看平和,这么多的恭维话,倒让庄主没了话。郑义只是点了点头,接过《劣迹责罚令》就认真仔细地看起来,一边看还一边打量着平和,让平和好不自在。他开始紧张起来,不知庄主是认为行呢还是不行?
庄主看了一会儿,见洪福站着不说话,就对洪福道:“去把何先生夫妇叫来。”
“是。”洪福转身走了。
庄主从头看到尾,又翻回来,再从头看到尾。平和也不敢多说话,就站在那等。等庄主看完了两遍,这才抬头看着平和,半天才说道:“你写的这些,我都想过,要想治理好一个山庄,就必须有严格的规定,幸好我们山庄来的人本质都很好,没让我操太多的心。但天长日久,人口众多,孩子们逐渐地长大,社会的治理处处都是教育人们如何作为的。人们的一言一行都是一种教育,一种样板,必须严格管理。否则,我们山庄培养出来的人,到了社会上,是个什么形象,完全与我们的教育有关。你的《劣迹责罚令》,我通过了,并在我山庄执行。”
“啊?你就是伯乐啊,我总算遇见重视教育的人了。”
这时,洪福领着何木夫妇过来了,洪福看看平和的表情,庄主一定是给了很高的评价。
“庄主,找我们有何事?”何木虽然听洪福简单介绍了一下,但还得问庄主,需要他做什么。
庄主道:“这位平先生,搞了一个《劣迹责罚令》,我看不错,你们夫妇是搞社会家庭教育的,你们和洪福一起研究一下,首先在我们山庄搞起来。”
“是,庄主,您放心吧,交给我就行了。”何木接过庄主递来的《劣迹责罚令》,立即向庄主表了态,然后对平和道:“你先回去吧,等我们研究完了告诉你。”
“谢庄主,谢谢何先生。”平和又点头儿又哈腰,双手合十,退着走了出去。
“庄主,你忙,我们研究去了。”
“慢,”庄主不知想起了什么,又做指示道:“研究完之后,召开一次山庄全体片长会议,落实《劣迹责罚令》的事宜。”
“是,一定尽快照办。”洪福与何木夫妇同时回答。
来到何府,何木夫妇你一页我一页地看了起了,洪福昨晚就看过了,心中早已有数。何木夫妇看过之后,三个人你一言我一语地研究起来。最后,决定后天就召开山庄全体片长会议,明天由何木夫妇负责印制《劣迹责罚令》,洪福和洪仁负责通知片长。
第三天上午,郑平府各个管理层和各片的片长聚集在议事大厅里,大约有一百多人,坐得满满的,每个人的手里都有了《劣迹责罚令》。像这样的会议,一年也就召开一次。
一切准备就绪,庄主一手拿着《劣迹责罚令》,一手拿着何木写给他的意见稿,很严肃地讲话道:“诸位,我们山庄刚来了一位教书先生,叫平和,一到山庄就为我们献上了这部《劣迹责罚令》。这是他考察社会现状和人类所作所为的结果,他的这种对社会负责的责任心让我很佩服。很多人都在为自己的生活奔波着,而他,看到社会的种种不良倾向,毅然想到了如何治理这个社会。这是一种什么精神?是心怀国泰民安的民族精神。”
这时,全体人员热烈鼓掌。
庄主接着讲道:“从小看大,我们每一个人的所作所为都是一种教育。没有教养的人自然有很多劣迹,你说了一句骂人的话,小孩儿听到了,他就会学。大人听到了,就会对此有所反感;你随地吐了一口痰,习以为常,小孩子也会吐,大人们见了就会恶心,暗地里就会骂你没教养;你做了奸商,让顾客吃了亏,他就会厌恶整个行业;你收了钱财才办事,人们就会认为没有钱财办不了事,缺少公平公正。社会就是一个大染缸,如果人们都被污染了,劣迹斑斑,那社会就会变得一团糟。”
众人在底下开始窃窃私语,议论声逐渐大了起来。
“从今往后,”庄主说话声音抬高了,压住了下边的议论声:“诸位,我们虽然也有居民守则,但居民守不守这个责,我们没有处罚措施。从今往后,我们有了《劣迹责罚令》,每一个人都要为人师表,责罚的任务就交给《符龙帮》和巡逻的镖师,每一个人的手里都拿着竹板。比如说,发现骂人者,骂一句,打手板儿一下,骂十句,打十下。如有不服从者,那就罚银子;发现随地吐痰者,罚铜钱一枚,吐十次,罚十钱;打人者,根据情节轻重,或者打手板儿,或者罚银子。等等,等等,以下还有很多,我们已经把《劣迹责罚令》发给了各片的片长,我们要张贴在大街上,让全山庄的人都知道。今后,我们的山庄,就是不存在没有教养的人。从我们山庄出去的人,如有劣迹者,造成不好的名声,谁家出去的人,我们就把他们全家逐出山庄,别玷污了我们山庄的名声。”
众人立即鼓掌。
庄主示意讲完,何木主持道:“下面,请平先生讲解《劣迹责罚令》。”
众人又一次鼓起掌来。
自从符龙山庄公示了《劣迹责罚令》以后,山庄上上下下已是家喻户晓、妇孺皆知。那些镖师们就像领了任务似的,耳朵和眼睛就不够用了,到处听、到处看,并接受群众告状,如果有人告状说某某某骂人了,镖师便会受理,一直调解到双方讲和为止。其实,自从有了《符龙帮》以后,人们的很多劣迹基本上就杜绝了,山庄也有居民守则,但也难免有个别现象,违规了也无人谴责,更无人责罚。有了《劣迹责罚令》,庄主郑义就感觉到内心非常踏实。他认为,这是社会管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,只有守则,没有责罚,很难让人悔改,符龙山庄就是愿意做国泰民安的样板。
突然有一天,山庄来了二十辆大马车,呼呼啦啦地在大街小巷转了起来。
“他们来符龙山庄干什么?”
山庄来马车队的消息传到了郑平府,郑义带着洪福等人急忙出来查看。只见这些马车满大街的走,车里坐着的人叽哩哇啦地说着什么。洪福想拦截一辆马车问问,郑义阻止了他。郑义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人,他要看看这些人到底要干什么。
马车队前街后街地转了好几条街,最后,在一个张贴《劣迹责罚令》的墙板处停下了,从车里下来很多人,有穿官服的,有穿掌柜服的,看样子都是官府和保长、街长之类的人物。
见马车都停了下来,人也都下车出来了,郑义等人便走了过去。
郑义想和他们打招呼,但这些人都挺傲慢,没有人理睬郑义等人的到来。
只听有人道:“诸位都看到了吧,这是一位教书先生搞出来的,只有这里有,我们江城却没有啊,但是,这位教书先生,原本是我们江城的,是被符龙山庄挖过来的。”
“挖过来的?”郑义听了这话觉得有点儿不对味,难道这些人认为我们搞的《劣迹责罚令》是挖过来的?
郑义实在等不了了,立即大声问道:“诸位,诸位,你们是什么人?谁是领队的?”
这时,这些人才把眼睛集中到郑义身上。一个穿衙役服的人反问道:“你是谁?报上名来。”
洪福上前介绍道:“这位就是符龙山庄的庄主郑义。”
衙役一听,也立即介绍一位穿官服的人道:“这位是州府的管事杨十多。”
“久仰大名。”
“久仰大名。”郑义和杨十多互相拱手打招呼。
郑义道:“请问诸位到我符龙山庄有何公干?”
杨十多道:“听说符龙山庄搞个《劣迹责罚令》,治理庄民非常得体,知府大人让小的带来众位乡绅、土豪和知府各个管事前来考察。未事先通知贵府,冒失打扰,非常抱歉。”
郑义回答道:“不用客气,无所谓打扰,区区小事,不必介意。”
“但是,”杨十多毕竟是官府之人,这里也算是州府的管辖之地,只是朝廷认为,这里是个世外桃源,每年都给朝廷上缴很多税银,从不给朝廷增添麻烦,不需要朝廷牵挂,朝廷人手不足,就把郑义算作是一个县令,也就很少过问了。杨十多沉着脸道:“江城的平和先生,原本是将《劣迹责罚令》献给朝廷的,只因朝廷繁忙,还没顾得上派人研究落实,你们就先在这里施行了,有些不妥吧?”
郑义道:“平先生说,官府根本就没有人理睬,所以才来到我符龙山庄的。我只是采纳了他的做法而已,与朝廷是没有任何关系的。如果朝廷也能采纳,那才是我们期盼的事。这里就当是做个试验,官府要是推广,我们即刻将文字材料上交州府。”
“好,好,痛快,但有一事相求。”
“杨管事请讲。”
“必须按照你刚才说的,是我杨管事让你们在这里先搞试验的。”
“可以。”郑义明白,杨管事是想邀功请赏,就向诸位介绍道:“诸位,我和杨管事是多年的好朋友,相互照应多年,朝廷有什么好事都先照顾我。这次是杨管事让我先在符龙山庄搞《劣迹责罚令》试验的,如果搞得好,对社会有益,就会向全州推广。本庄主今天在舍下为诸位安排了酒菜,请诸位到舍下做客。到了舍下,如果还有什么需要问的,请诸位不要客气。”
“对,对,我们是多年的好朋友。”杨十多就坡下驴,立即指挥众人上车。一听说庄主安排了酒菜,众人就什么也不问了,急忙上了车。洪福急忙安排镖师领路,何木急忙安排后勤人员买菜做饭,应付这些突然到来的不束之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