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您光临九吧网!

吃吧

张公写梦(14)物价疑虑证返回上一页

最近,从某某“博览会”回来,有些个想法总想写在纸上。我是很少去博览会的,因为我有“物价疑虑症”。我认为,博览会时间很短,展出的物品可能是经过申请批准的,但商品都可以讲价,这样我就怀疑了:价格是谁定的?物品的真实性可靠吗?博览会结束以后,还能找到商家吗?所以,即使我去博览会,也就是个参观者。

我知道国家有物价局,商店的商品都有个标签,证明商品的价格,但那是过去的概念。自从改革开放以后,商店的商品就能讲价了,可以打折了,价格就是商家说了算。消费者每买一样东西都先讲讲价,生怕吃亏。我不喜欢讲价或不习惯讲价,想买就买,所以吃亏上当是在所难免的。也难怪,很多商品卖价和进价相差非常悬殊,再加上真的和假的难以分辨,所以,你很难确认买到的商品是买便宜了还是买贵了,是买到真的了还是买到假的了,因此,我得了“物价疑虑症”。

有人说,某某大楼是真货,就是价格贵。我认为,只要是真货,就是贵也买。但还有人说了,那的货也是从某某批发市场来的,放到这里就贵了。这样我就搞糊涂了,不知道该相信谁了。如果分析货的真实程度,也可以看看以后的打折情况。有些商品,新来的,是厂家定的价,等过时了,就开始打九折、八折……直到打两折甚至打一折,以这样的打折计算,估计该商品的自身价值也就是最后的打折价了。我相信,谁也算不过商家,谁能说明白“奸商”这个词是来自哪个朝代的,“无奸不商”又是谁下的结论?

总之,“物价疑虑症”这个病我是落下了,无论看到什么商品,我都不相信会有“货真价实”的,即使你把物价局的标签放在商品上也不会有人相信,相反,消费者倒是要怀疑物价局的标签是不是真的了。按照这个逻辑,难道我就不买东西了吗?买的,只要想买就不管三七二十一了。

如果说我的这些观点是片面的,“物价疑虑症”就算是个谬论,但这些观点能不能引起商家的注意呢?如果商家不了解消费者的心理,怎么能够赢得效益呢?希望人们能够自我诊断一下,看看有多少人得了“物价疑虑症”。2014911日。


发表留言: